体育市场升温,观赛热情高涨,球星卡市场却不温不火?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当前,体育领域展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欧洲足坛,主要联赛刚刚收场,国际俱乐部赛事紧接着拉开帷幕。国内足坛,苏超的关注度正迅速超越中超。篮球领域,NBA总决赛已经进行了四轮,为球迷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观众对体育赛事的投入极大,然而相关商品市场却显得平淡无奇。前些年通过短视频平台售出大量球星卡,曾引发热烈追捧,如今这种卡片的爱好者群体依然有限。

根据娱乐资本论掌握的信息,现阶段全国球星卡的爱好者数量最多不超过五十万,其影响范围显然难以和宝可梦卡牌、游戏王以及卡游领域的小马宝莉卡牌相比肩。

艾瑞咨询早前公布过关于球星卡的行业分析。该机构曾经设想,到2025年球星卡的市场体量能达到93.4亿元。但现在,许多行业专家估计,2024年球星卡市场的整体营收大约在60亿元,这个数字和先前的预期相差很大。

球星卡至今未能广泛传播,娱乐资本论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后得知,这类卡片的认知难度远超其他同类产品,并且缺乏游戏层面的趣味性,因此对体育活动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此外,境外的球员卡中介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不够充分,一些收藏者购入球员卡时过于看重其交易便利性,使得球员卡的价格持续攀升,无法像马小宝莉、奥特曼或名人小卡那样普及到中低级城市。结果,这种极具商业潜力的周边产品类别,最终仅限于少数人的小范围热衷。

两次爆发跨越20年,球星卡种类百花齐放

球星卡在中国的第一次爆发始于甲A时代。

1998年是甲A联赛关注度最高的年份,中国足协为此发行了首批以中国足球为主题的收藏品,具体为98年甲A球员卡。

这套球星卡的球员挑选、卡面构思、制作印刷以及防伪技术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顶尖水准。98年甲A球星卡发行五十万份,每份包含六张球员卡和一张说明卡,总共收录了七十位甲A联赛选手。此后,甲A球星卡的制造工艺持续改进,《足球之夜》杂志还为球星卡设置了专属的板块。

不过,由于假球和赌球事件频发,整个甲A联赛的关注度不断下滑,各类球员卡逐渐无人问津。球员卡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一段低迷期。

20年之后,球星卡的第二次爆发悄然而至。

添儿向小娱透露,口罩状况致使多数人困守家中,大家渴望寻找新颖的消遣途径,由此宅文化迅速兴起。球星卡这种海外流行的收藏品,作为宅文化的一种表现,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们的目光。

当前,像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应用上,出现了大量售卖球星卡的直播房间,从而让球星卡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热度不断升高。这些直播房间并非每天都有顾客购买,主播们多数时候会与观众们讨论赛事和日常,有时也会亲自拆解卡牌。尽管如此,2020年球星卡的销售业绩依然超越了动漫卡牌。越来越多的新参与者开始进入球星卡市场。

对于球星卡收藏家DG而言,众多知名运动员的逝世是推动该品类在2020年实现空前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

2020年,科比离世了。那个时段,所有带有科比元素的纪念品都引起了球迷们的极大兴趣,球星卡的价格更是持续飙升,最高时甚至达到了原来的十倍。不少球迷觉得,自己钟爱的球员不在了,应该买些相关物品放在家中,以此表达哀思。与球衣和球鞋相比,球星卡算是更为恰当的追思物件,DG这样认为。

不止科比一人离世,球王马拉多纳也在2020年末离世。马拉多纳逝世一周之内,他的球星卡价格就暴涨了五到七倍,从十月初的四百美元跃升至两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通过前述情形可知,球星卡作为一件收藏品,慢慢拥有了金融层面的意义,球员只要表现出色且数据亮眼,球星卡便会实现显著增值,这就产生了投机的机会,许多玩家投身球星卡领域,正是看中了其二级市场的潜在收益,添儿明确表示,普通参与者参与球星卡,主要目的在于其收藏的文化内涵,而非沉迷其中或追求金融属性,他建议大众以文化收藏的心态来欣赏球星卡,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投资工具。

当今市面上流通的球员卡,其出品商大多分布在外洋。帕尼尼、Topps以及Upper Deck均为国际知名的球员卡发行商。在篮球领域,持有者数量最多的球星卡,是由意大利帕尼尼公司负责构思、打造并推出的。

奇卡QICA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旗下的品牌,是国内玩家常买的国产卡牌系列。该品牌拥有30项体育赛事的版权,涵盖乒羽排篮等多个项目。他们依据孙颖莎、王楚钦、崔永熙、周琦、王濛等众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制作了专属收藏卡。

奇卡QICA的团队成员向小娱透露了部分官方统计信息,抖音平台上的“我的奇卡”和“凌云系列”两个板块的相关视频观看次数均突破1600万,有3.6位用户参与了2024年凌云系列卡牌的集体购买行动,单个卡牌的成交数量超过12000张,卡牌交易的总金额超过百万元。

nba球星卡目录_球星卡市场分析_球星卡发展现状

凌云系列收藏卡

体育类刊物和报纸也会借助球星卡这类方式,吸引更多订阅者。《体坛周报》就是其中一个范例。该刊资深编辑马克欣向娱乐资本论坦言,在去年的金球奖时段,体坛推出了《金球荣耀》特别版杂志。在这本杂志里,体坛随刊附送了几张自制的球员卡片,得到了订阅者的广泛称赞。

今年春节过后,《体坛周报》为庆祝报纸出版达到四千期,特别推出了纪念卡牌套装,每张卡牌的正面都印有该报标志性的封面图案,一盒内装有四十张卡牌,销售价格为258元。

球星卡入坑门槛高,运营缺失阻碍下沉破圈

市面上的选择不少,但球星卡仍然是一个小众爱好。

根据添儿对河豚君的描述,全国范围内知道球星卡或者曾经为其投入过资金的人,大概只有五十万左右,而持续购买球星卡的人群,可能不足二十万。从项目角度来看,篮球球星卡在整体客户中占比高达七成,足球类球星卡或许能占据两成比例。其余各类项目,可能需要去分食剩余的百分之十市场。

球星卡购买者的群体特征十分明了,多数业内人士指出,女性玩家仅占总玩家数量的两成,其余八成均为男性。参与者的年龄范围主要在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近年来,众多学子开始涉足球星卡收藏,不过当前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依旧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中年男性。

抖音里专门研究球星卡的知名博主天天鉴卡谈到,现在购买球星卡的主要消费者都聚集在一线城市,连二线城市都覆盖不到。二线城市对球星卡的实际需求很低,不够让成百上千家普通球星卡店维持正常运作。

球星的卡在中国市场为什么难以普及开来?若将此现象与目前卡牌游戏中最受欢迎的奥特曼卡组和小马宝莉卡组相比较,或许就能找到症结所在。

球星卡收藏的起始难度太大,难以吸引底层市场人群参与,这种难度不仅表现在收藏品的定价上,也表现在大众对体育活动的理解深度上。

据DG了解,他熟悉的球星卡收藏者,每月购卡的开销通常达到千元以上,这仅是普通情况。天天鉴卡也指出,一包具有收藏价值的球星卡,最低价值也要数千元,最高可能达到上万元。这样的消费能力,大致相当于大都市的收入水平。中小城市的人想要负担这样的开销,需要仔细考虑,何况是更低级别的城市。

有业内人士透露给小娱,从2021年起,球星卡的价值持续稳步攀升,涨幅常在5%到10%之间。尽管每年暑假和12月会出现阶段性回调,但球星卡的整体价位仍然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内许多玩家初次接触球星卡的方式就是观看拆卡直播,他们常常整箱整箱地购买卡牌,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也是导致球星卡爱好者每月花费巨大的重要原因。

卡游推出的奥特曼或者小马宝莉等卡牌售价相当低廉,一盒仅需八十元。就算想要搜集限量版卡牌,花上几百元也足够了。玩家在购买和收集卡牌时,无需承受太大的经济负担,卡游的卡牌商品要实现广泛传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DG还谈到,球星卡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掌握的收藏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是参与者对足球和篮球等竞技项目有基本的认识。仅以足球的五大联赛为例,每个联赛包含18到20支队伍,单个联赛就有五六百名球员。对于足球领域的门外汉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熟悉这些信息,因此他们也就难以开始球星卡的收藏。

卡游的卡牌产品没有这类困扰。特别是小马宝莉卡牌,其讨喜的图案就能吸引一些没看过小马宝莉动画的顾客购买。此外,小马宝莉和奥特曼卡牌带有游戏成分,卡牌对决同样能吸引一批专门玩家。体育卡牌在这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

另一方面,赛事版权所有者,以及发行机构,对于球星卡在中国市场的运作都不够重视。

参与此次与小娱沟通的行业从业者里,多数人专注于NBA球员卡收藏。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达了相似看法,即帕尼尼未能妥善规划中国市场上的球星卡业务,进而造成了两亿NBA球迷群体的中国市场拓展工作滞缓。

据天天鉴卡了解,近期球星卡在中国市场的热度异常高涨,目前正值帕尼尼NBA授权阶段的尾声阶段。预计在十月,NBA球星卡授权将转由Topps公司负责。因此球迷网,帕尼尼公司似乎无意继续拓展中国的球星卡业务,而是选择为后续的授权方铺平道路。

不少球星卡爱好者向小娱表达不满,收藏者玩卡缺少现实中的交流场所。高收入是球星卡玩家聚集在一线城市的原因之一,卡商多更是关键因素。北京单座城市就分布着11家球星卡店,这是其他大城市难以企及的景象。

对于NBA官方而言,他们也没有打算为少数人的小范围活动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回想起NBA官方在中国市场上一次举办规模较大的球星卡活动,已经是2019年的事情了。在那次活动中,NBA官方与帕尼尼公司携手,在北京蓝色港湾的央·美术馆共同举办了一场NBA巡回展览。展览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专门为科比设立的特别区域,里面陈列了大量的科比专属球星卡。在此之后,NBA官方就再也没有举办过类似的球星卡大型活动。

相比之下,运营是国内厂商例如卡游的突出优势。早先关于二次元店铺排名的文章中也曾提及,卡游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387家自营实体店,并且还有大量授权店铺销售卡游的商品。由此可见,卡游在实体销售渠道方面并不存在短板,这也为爱好者们建立了数百个线下交流的聚集地。

此外,卡游会时常举办线下赛事活动,涵盖SP赛事、全国性竞技赛、全国顶尖赛等。每逢线下赛事举办,卡游场馆总是人满为患,既有参赛选手,也有众多观众。这种形式无形中增强了卡游玩家的归属感,同时线下活动也能有效带动卡牌销售,可谓事半功倍。

体育卡牌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领域。在巴黎奥运会之后,人们已经注意到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等小球类运动在相关衍生品市场上的强大发展势头。未来十年间,只要能够明确宣传和管理的策略,球星卡必定会在中国的市场经历一次更为显著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