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搞体育赛事付费直播,NBA版权之争背后的故事?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腾讯开展体育赛事付费直播业务,根源在于NBA版权的纷争事件。今年一月,腾讯以高额费用与NBA达成协议,获得了原由新浪、乐视、腾讯三家共同持有的权益。这份协议为期五年,总金额达五亿美元。其中,每年一亿美元的版权费用,是新浪上一赛季合同(每年两千万美元)的五倍。

商业活动中互动频繁,场面十分活跃。最初传播NBA赛事的是搜狐平台,随后新浪介入,从搜狐手中夺取了播映权。不过新浪并非唯一拥有播映权,腾讯、乐视等公司也能转播部分比赛,只是可播场次有限,自主挑选权限也不大。现在资金雄厚的腾讯公司,已经获得了转播授权,开始尝试收费直播的新模式。开春之际,腾讯方才赢得专项播放权,当时众多行业专家便预言,倘若要任性观看NBA的即时播映,或许需付出代价了。时至今日,情形证实了他们的判断。

付费看赛事直播,不能承受之重?

实际上,探索体育赛事直播的收费方式,腾讯并非首创者,这些年围绕足球和篮球,许多机构已经涉足其中,像天盛传媒、新英体育、百视通这些企业便是早期尝试者,那么,这些勇于探索的先行者,是否已经成功了呢?

1.百视通:“盒子”装不下赛事付费直播

百视通在2009年便推出了多种NBA付费转播方案,两年前与NBA达成续约,拿下了三个赛季的赛事授权,开始借助IPTV、OTT、数字电视、手机电视这四种平台播放NBA比赛,每年大约转播一千场NBA赛事,几乎每场常规赛都能提供视频直播。

百视通IPTV平台上的NBA高清频道,年收费为299元,单月订阅费用是30元。百视通机顶盒同样提供NBA的直播内容,其直播场次安排和收费标准与IPTV服务保持一致。不过,这款机顶盒目前已经不再销售。经历多次广电总局的严格监管后,“机顶盒”产品普遍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此外,针对移动设备,百视通早在2013年便与多家电信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用户在完成付费之后,能够借助手机网页来观看NBA赛事的实时直播内容,这一服务模式持续至今,近两年更是推出了移动应用程序“百视通篮球”以及“Bestv”,使得球迷们可以通过这些应用程序进行付费,以获取直播观看权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天仅提供一场视频直播的观看机会。

百视通对于IPTV端、移动端NBA服务的付费用户数量,表示无法透露确切信息,不过提及,针对IPTV业务,自2009年起,每个赛季的付费用户增加比例大约为30%。

2.天盛体育:“吃独食”消化不了赛事付费直播

谈到花钱观看足球赛事的转播,中国足球爱好者们,特别是那些关注英超联赛的人,对五年前仓皇离开的天盛体育记忆犹新。

2007年,天盛以五千万美元的巨大代价,获得了2007至2010年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直播授权,随后效仿天空电视台的经营方式,致力于在中国开拓付费电视业务市场。天盛实行的是纯粹的付费转播机制,仅通过其自营的数字付费频道“欧洲足球频道”进行英超赛事的独家播放,并未向任何免费电视台出售转播权。

天盛的付费频道里,单月点播英超要花88块钱,要是看全赛季,得掏1880块。不过,球迷们对此反应冷淡,甚至对天盛怀有敌意,觉得这家公司是在强取豪夺。有媒体统计过,现在通过天盛看英超的大陆观众其实只有3万人,跟以前免费时最火的时候3000万的观众比,中国英超球迷的数量锐减了将近一千倍。

2008年,天盛公司全年损失高达1.9亿元,为了改变这种亏损局面,公司持续降低付费标准,并且把转播权提供给部分电视台,让他们能够免费进行直播。然而,这种策略已经无法挽救局势,到了2010年8月,行事鲁莽的天盛最终宣布倒闭。

3.新英体育:赛事“版权分销+付费直播”勉强度日

二零一零年,IDG携手新雅迪传媒,创立新英体育,接替天盛的转播业务,斥资三千余万美元,拿下英超连续三个赛季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传播权利,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濒临倒闭的天盛,同样是IDG投资的企业。新英体育为争取球迷,意图重新激发中国观众对英超的关注,鉴于此前天盛的失败,该公司与多家电视台和网站达成了版权转让合同,在此期间,英超将重新在免费电视频道播出。

2012年,新英体育又拿下了英超2013/14至2018/19赛季的转播权,具体签约金数不详,有报道说不少于5.7亿元,也有说法是将近10亿。如此庞大的资金支出,迫使新英一方面要着力打造英超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探索在中国市场实现营收的有效途径。为此,新英体育从2013-14赛季起,着手推行版权共享销售和付费视频点播相结合的业务策略。

以这个赛季来说明,新英实施了这样一种安排,即出售百分之六十的版权,使得赛事可以免费直播,剩余百分之四十则由新英自行承担费用进行直播,把230场赛事的转播权卖给了腾讯、新浪和乐视三家平台,在新英自己的平台上,整个赛季会直播380场英超比赛,其中230场是免费的,另外150场需要付费观看。

今年8月英超揭幕战曼联迎战热刺期间,新英体育官网及移动端同时在线付费用户数量超过五十万,人均停留时长达到八十分钟。此外,新英体育自有新视觉付费电视频道拥有三百二十万订阅用户,他们观看了这场新赛季首秀。根据新英体育提供给虎嗅的资料,到2015年11月头,新英体育网站付费用户数已接近两百万。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拥有将近两亿爱好者,但其中仅有百分之二点五的人成为了新英联的拥趸。

整体而言,在国内,经过先行者的数年尝试,无论结果成败,原本进展缓慢的付费观赛模式,现已显现出突破的苗头。百视通、新英体育等企业的相关业务也在逐步推进,那么,从正面角度出发,有哪些力量在促进这一模式的发展呢?

2.png

nba直播腾讯_体育赛事直播付费模式探索_腾讯NBA付费直播

腾讯5亿美金拿下NBA做付费直播,难道未见前方“尸骨累累”

赛事付费直播,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去年十月,国家层面发布促进体育产业进步的指导方针,明确计划解除赛事传播方面的诸多束缚,意图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大空间,减轻企业负担,此举令众多从事体育活动视频发布的新兴网络企业倍感振奋,它们竞相行动,积极争夺体育活动播放权。乐视体育在2014年12月伊始实现了独立运营,失去NBA版权之后,该公司另辟蹊径,转而布局关注度相对较低的赛事领域,目前已持有涵盖十七种体育项目的赛事版权;腾讯公司无需过多介绍,五亿美元对于新浪和乐视而言,都堪称巨额资金。

国内有线电视订阅一直平淡无奇,网络电视也持续受到行政限制。体育产业持续扩张,CCTV5这类受限多、直播次数少的传统频道,已无法满足观众看球需求。在政策扶持下,操作方便、观看感受好的网络直播服务,比如通过手机观看的直播,正越来越受欢迎,腾讯、乐视等网络企业似乎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除了经济扩张和政府扶持,体育活动网络转播,还有其他促进因素?

1.技术提升观赛体验

其实,球迷们的要求并不高,我愿意出钱,只是希望你能提供优质的感受。身边有些朋友前段时间还在抱怨鹅场缺乏人情味,但是他们在忍受着痛苦之后还是办理了会员,这两天就开始夸耀说1080P蓝光画面真的很棒。你们看到了吗,球迷们并不是害怕你们收取费用,而是担心你们收取的东西没有价值。上个赛季,一些付费观看直播的用户反映乐视英超转播存在缓冲问题,他们付出了费用却无法顺畅地欣赏比赛,这引起了球迷们的强烈不满,他们几乎要爆发强烈情绪了。

流畅感受是必要条件,那么相同信息,谁的制作更出色,谁就能吸引更多付费客户。在体育赛事直播方面,提升意义的方式主要有制作精良的直播技术,和水平顶尖的评论员团队等。现在,先进科技也成为直播方竞相采用的手段。比如今年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步在NBA比赛直播中得到运用。体育爱好者与科技发烧友有很多共同之处,追求新奇是他们的显著共性,运用前沿科技能否吸引更多追随者?

2.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内容付费的关键在于支付手段的便利性。天盛最初打算播放英超赛事并收取费用,不过许多球迷最终都没弄清楚具体如何缴费。如今,这类难题已经顺利攻克,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变得极为方便。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完成付款,立刻就能享受服务。毕竟,动用银行卡和支付账户里的资金,并不会让人感到特别不适。#双十一购物狂欢后懊恼不已#

3.选择性更多

如今的直播平台球迷网,不再像天盛那样强制用户付费,而是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观看方案。以新英体育为例,他们不仅推出整季、整月的订阅选项,忠实粉丝还能单独选择支持心仪的球队。此外,更加便捷的做法是,观众可以仅花费6元,就能观看单场赛事直播,无需被长期订阅的规则所限制。

4.多终端体验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球迷们很难找到时间,约上几个朋友,一边畅饮啤酒,一边守在电视机或电脑前,欣赏一场足球比赛。如何满足球迷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直播的愿望,应当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着力探索的方向。腾讯和百视通等公司都在努力优化跨设备适配,提升多终端的观看感受:腾讯体育的会员资格,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APP上都能通用;百视通也在积极宣传手机APP上的赛事直播功能。

5.与社交结合,创造更多想像空间

另一种消费观赛方式能够融入社交互动。花钱观看直播,实际上等于向外界表明自己是铁杆球迷身份。接着,截取1080p蓝光高清视频画面,分享到社交动态,以此实现低调的展示。倘若身边有众多同好球友,可以一次性购入多场赛事的观看权限,把账号信息或链接传递给朋友们。亦或选择全赛季的订阅方案,将账号作为礼物赠送给好友。

6.最重要的是,用户心态在转变

7月3日,爱奇艺发布《盗墓笔记》第五集,同时向会员提供该剧第一季全部内容,迅速引发关注。首日上线仅5分钟,视频播放量即突破1.6亿次,会员订阅订单也超过260万单。此前在4月份,爱奇艺曾透露其在线付费业务正以每年700%-800%的速度迅猛扩张。随着《盗墓笔记》热潮消退,不少人认为,视频付费模式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大视频平台如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等,都在积极争夺各类有价值的版权内容,大量储备核心资源,对于拓展付费业务都怀有雄心壮志。

体育迷们比影迷们显得更为狂热,这一点有英国Ofcom的调研数据作为支撑,该数据指出,在付费电视频道中,有25%的订阅者认为体育频道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比例明显超过了电影频道的12%。在中国国内,新兴的球迷群体,即95后和00后,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对免费内容有着强烈的偏好。当前社会对于付费获取信息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为有价值的作品投入金钱。

为内容付费,才能有良性循环

观众或许会问,观看比赛为何要收费,播放广告不可以吗?过去都不需要花钱的。但从行业角度来说,购买内容是合乎情理的。创作者倾注许多精力、资源、金钱来制作节目,观众支付费用来欣赏心仪的高品质内容;受到激励并获取回报的创作者,会继续进行内容创作,这才是内容产业应当有的健康运转模式。

在美国,ESPN、TNT、NBA TV等付费频道会转播NBA赛事。除了这些电视付费频道,NBA官方还推出了联盟通行证,分为两种套餐,一种是199美元的全年套餐,可以观看所有30支球队的比赛,另一种是129美元的全年套餐,只能选择观看5支球队的比赛。此外,从2015/16赛季起,球迷还可以单独购买单场比赛的直播权限。也就是说,不论如何,观看体育比赛都需要付出费用,#美国球迷确实处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