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资金投入削减,转会市场活跃度降低,球员薪资水平下滑,赛事版权的市场价格也在跌落……足协采取“壮士断腕”的姿态,意图为联赛降温,这预示着中超在财务方面近年将持续走下坡路,已成定局。
20日晚上,中超联赛和职业联盟终于亮相,社会各界都对此充满期待,但中超的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中超新赛季口号为“焕新登场”。
压力巨大,俱乐部投入大幅缩水
自2018年赛季收官后的上海会议起,足协便针对俱乐部投入实施了政策性管控,不过很明显,前两个年度的成效并不理想。
政策层面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违规俱乐部几乎不采取任何惩罚措施,声称的财务监管途径也从未落实具体行动。更关键的是,各俱乐部目前仍具备高额资金投入的实力。
中超有十六家俱乐部,其中部分需披露财务状况,这些俱乐部包括在新三板挂牌的和投资方在A股上市的企业,这两家俱乐部在联赛中公认的具有豪门地位。
然而根据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这两年间两家机构的财务报告,可以知道它们每年在运营上所花的钱都在两亿元上下。
有业内人士向澎湃媒体表示,自2015年起,顶级球会每年的资金投入均达到20亿元,超过半数的俱乐部每年花费超过10亿元,同时还有部分球队仅获得7-8亿元的投资却难以保级。
因为资金投入数额庞大,众多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承受了财务上的负担,当管理者们就减少支出达成共识,中国足协再运用相关措施加以推动,才有可能使这股过热的气氛逐步降温。
依照足协的指示,中超各队每年的资金使用额度上限设定为6亿元,有行业专家向澎湃报业人员表示,由于部分现有合同涉及高额薪酬,部分实力较强的俱乐部在短期内将开支直接压缩至6亿元存在显著挑战——不过减少资金投入的普遍目标,依旧是绝大多数俱乐部共同追求的宗旨。

山东俱乐部进行股权变更,球员登泰山后出征新赛季。
实际上,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现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不少俱乐部已经启动了股份制改造的进程。
山东泰山、河南嵩山龙门、沧州雄狮等机构,已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河北队也计划与唐山当局开展类似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可能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现象。
足协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早在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十一条就提出了具体规定,需要对俱乐部股份构成进行改善,采取政府机构、商业主体和私人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模式,支持俱乐部所在地方政府以足球场地等资源作为股份投入,以此建立合理的资金来源体系,促进俱乐部属地化发展,同时引导符合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完成企业名称的变更。
现有的职业联盟已经启动运作,它期望在股份配置多样化方面支持各俱乐部,俱乐部也盼望能依照足球改革计划,达成股份配置的多样化,我们对此也乐意给予协助。

苏州赛区已经准备了场地,迎接中超开幕。
转会市场萧条,球员薪水大减
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的数据显示,中超球队在2021年冬窗期间的总花费达到2365万欧元,这一数额在国际足坛上位列第九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365万欧元是中超俱乐部在过去十年间所投入资金中最低的一次。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从2012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超级行业各队在冬季转会期间的资金投入具体为3453万欧元,接着是4049万欧元,然后是7217万欧元,随后增加至1.19亿欧元,再之后达到3.48亿欧元,接下来为4.03亿欧元,之后调整为1.61亿欧元,随后又提升到2.02亿欧元,最后又回落至4764万欧元。
这表示,中国职业联赛的俱乐部在2021年冬季转会期的整体花费,同鼎盛时期2017年相比,仅为其十七分之一。
一位俱乐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仅有少数俱乐部尚有财力参与转会操作,其余大部分队伍仅能进行零星调整,即便像广东队这样的顶级俱乐部也仅卖出球员而不引进新援,中下游球队则因规则限制面临降级风险较小,更无必要进行高额资金投入。

山东球迷手举横幅为球队加油。
同时,中超球员的天价年薪也一去不复返。
这种困境的代价由运动员自行承担,2019年11月于迪拜,国足在40强赛客场败给叙利亚,赛后里皮决定卸任,导致中国足球声誉严重受损,没几天,中国足协便发布了一项关于延缓国内球员签约的通知。
关于薪酬限制的议题,中国足协负责人陈戌源在向央视发表谈话时,态度相当清晰,他表明获得投资方赞同,同时也赢得民众认可。
显然,赛场上的成绩未获民众认可,同时投资者也察觉到持续投入资金难以持续,球员的薪水减少,实属意料之中。
球员们当然对薪酬抱有期望,今年本土自由球员在转会过程中,许多人与原俱乐部达成了为期一年的临时协议,球员们意图掌握选择权,若市场状况好转,则有望续签一份高薪的长期合约
但是,他们的愿望很可能落空。
“薪资重新达到以往的那么高水平,基本上很难实现。”体育宣传顾问、关键之道负责人张庆对澎湃新闻报业人员表示,“几年前的丰厚报酬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虚火,并且加上足协的总体管理,球员的报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也会被限定在某个界限以内。”
南京奥体中心正在撕去苏宁的印记。
职业联盟如何做大蛋糕?
自从在赛季早期协助足协开展准入相关事务以来,那家尚在筹备阶段的职业联盟便已启动了实际运作。
中超的出资人热切盼望职业联盟的形成,这将有助于市场的拓展与增强,从而俱乐部自身的资金来源也能得到提升,职业联赛因此具备长久的运营根基。
这个美好的愿望能否实现?张庆认为,职业联盟的成立意味着俱乐部之间形成了一个利益联合体——以往足球主要依靠市场运作,但市场运作并不充分,而且比较目光短浅。
许多机构资金流向足球领域,却将注意力集中在运动项目以外的好处上,因此往往忽视体育竞技本身的回报。一旦非体育层面的利益遭遇困境,相关投资方便有可能选择撤离。
职业联盟的成立,以及先前推广中性化称谓,目的是吸引那些热爱足球,持续投入并理解足球规则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毕竟职业体育在相对放松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存在市场需求,不过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培养。
张庆认为职业联盟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球迷网,短期内联赛的观赏性可能会受影响,现在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从长远来看依然充满希望,不过最终结果还要取决于改革措施的实施力度以及各方的参与情况。
依照个人发展轨迹,大致十年轮回一次。从前足球改革措施公布至今,已历经五六年光阴,或许尚需五载光阴。待到届时审视我国足球整体状况,或许能察觉出较为显著的进步。张庆向澎湃媒体从业者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