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日,苏宁收购国米的消息已流出球迷网,几经反复之后,如今终被证实,6月6日下午,“苏宁并购国际米兰媒体通报会”于南京召开,媒体报道表明,国际米兰70%的股权被苏宁纳入囊中,此比例远超万达收购马竞20%的股权,。
当下流行商业大佬投资足球俱乐部这种玩法,尽管如此看好的人恐怕没几个,而不解的人却不在少数。实际上在经商领域谈商业,商人所做的投资决策,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让人难以明白,但从根本上来说都不会跳出商业的逻辑范畴。分析苏宁收购国米这件事至少存在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同时也是被苏宁收购国米极具标志性的三个事件所推动。
恒大在2015年再度夺取亚冠冠军,这构成了其一背景。在中国足球历经多年“积贫积弱”的格局状况下,恒大 在2013年以及2015年这两个年份,达成三年两次夺得亚冠的成绩,仿佛点燃了中国足球的希望之光,进而使得恒大集团以及恒大模式备受众人关注。应当讲,足球存在的广告传播效应、商业效应,在恒大这一案例里面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恒大在近些年推出了恒大冰泉、恒大粮油、恒大金融等一系列恒大系产品,不管这些产品最终成功与否,均借助恒大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至于苏宁,在2015年年末时,苏宁入主了原本的江苏舜天,仅仅过了半年,时至今日,苏宁又收购了国际米兰,这应该说是有着类似的缘由的 。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这可被视作苏宁收购国米的第二个背景,该方案因战略高度,被称作中国足球史上里程碑式事件,方案的第十条“完善投入机制”规定,要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足球市场开发力度,建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这些内容明确了足球产业属性,自然也昭示了即将到来的商业机遇。
当下,中国企业当中盛行着海外并购,这算作是第三个背景,依据商务部所公布的数据来显示,在今年一季度期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高达119%,其原因主要涵盖着国内呈现宽松资金面,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受压力,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实施了简政放权,鉴于国内实体经济处于不振状态,资产荒局面难以进行破解,投资价格便宜的海外资产便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这对于大企业集团来讲,存在着投资以及资产配置的双重属性。针对此情况,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于年初时就已然表明,在今年这般一个具备低成本特征的窗口期里面,苏宁会达成一轮有着高投资、涵盖高就业以及呈现高发展态势的市场逆袭事件发展进程。
然而,虽说上述三种背景能够烘托出苏宁收购国米具备一定合理性,可足球“烧钱”的本质着实难以转变。不论在国内也好,还是在海外也罢,足球俱乐部大多是以负债的形式来运营,能够达成盈利的仅仅是极少数。事实上,作为苏宁进入国米的条件,除了要支付2.7亿欧元的收购款项之外,苏宁还得承担国米4.17亿欧元的庞大债务。当看到足球产业所具有的光环以及商业潜力之际,苏宁同样不能无视恒大淘宝已然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亏损王”,并且翻身之路似乎遥遥无期。当然,处于商业资本化时期,“烧钱”已然成了经营方面的一个特性,并且足球产业的机会是真切存在的,从这一视角而言,苏宁收购国米具备某种合理性。然而,客观层面的合理性能不能带来一桩好买卖呢,这仍然得看苏宁往后的具体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