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于5月6日发布消息,由高琳琳报道,NBA联盟中的身高记录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部分运动员希望数据显得更高,少数人则希望数据显得更矮。
以雷霆队的杜兰特为例,他的实际身高远超2.05米,然而无论是官方数据记录,球队内部档案,还是维基百科信息,都显示其身高为2.05米。直到常规赛对阵快船队比赛结束后,杜兰特本人才透露了准确身高。赛后接受访问时,他谈到那个成功阻挡克里斯·保罗的绝杀封盖,表示:“对方身高仅1.82米,我的身高则是2.09米。”
《华盛顿邮报》指出,身高数据有出入的情况并非仅限于杜兰特,而是整个联盟的球员身高记录普遍存在偏差。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这些球员的身高普遍高于世界上大多数男性,但他们在申报身高时却常常不实。杜兰特的情形相对特殊,因为他申报的身高实际上比真实数值要低一些。
事实上在杜兰特轻微的欺骗背后另有一个篮球层面的缘由。他曾经表示自己很愿意承认自己身高两米零四,因为这个尺寸是标准的小前锋体格。只要超过这个尺寸,人们就会称他为大前锋。
有些球星除了凯文·杜兰特,似乎也不太愿意透露真实身高,以免被称作“7英尺高”(2.13米)。已故的明尼苏达森林狼队教练菲利普·桑德斯就常常把加内特的身高说成是6英尺13英寸(2.15米,1英尺等于12英寸),这位前MVP不希望被看作中锋,而是想保持大前锋的身份。比尔·沃尔顿现已不再打球,他曾经表示自己的身高为2.09米,当被询问为何在防守身高2.13米的奥拉朱旺时选择仰视时,他给出的解释是场地地面有坑洼不平整,即便到了现在,沃尔顿仍然坚持自己身高只有2.09米。
而现役球员对于拒绝被称为“七尺高”的原因直言不讳,这种称呼只会让人们对他们的身高更加关注,从而与其他球员形成对比。

然而,联盟中登记身高超出实际身高的情况更为普遍,此类现象随处可见。不少网站会公布联盟新秀的身高记录,包含穿鞋和光脚两种测量方式,目的是让球迷们能够判断哪些选手会拥有更优的选秀顺位。举例来说,选秀网站的信息显示,达拉斯小牛队的后卫巴里亚赤脚测量身高为1.77米,穿鞋后增加了1.9厘米,但NBA官方资料中巴里亚的身高却是1.82米。
巴里亚强调自己从未让身高被虚报过,小牛队官方透露,许多俱乐部依赖的是选拔时的资料,或是大学期间登记的尺寸,不过训练开始前进行健康检查时,个别球员会试图提升自己在比赛中的优势,要求检查人员把记录调大一些
球员的身高数据缺乏统一记录方法,导致许多人的身高信息显得不够准确。对比每年相同时间的资料,这些人的身高要么显著增加,要么又急剧降低。
1994年之后NBA联盟的数据记录工作变得比较随意。统计资料表明球迷网,现已退役的控球后卫丹·迪考在2008年效力于快船队时身高为1.82米,到了2009年加盟太阳队参加适应性训练时,他的身高增加了7.6厘米,那时他已经年满三十岁。
湖人队前锋塔里克·布莱克,本赛季在官方资料中登记的身高为2.04米,而他在前一个赛季,身高则是2.09米。
史蒂夫·科尔担任勇士队教练时,他个人曾经有过多次身高记录的变动情况。2001年他的身高为1.89米,到了2002年这个数值减少到了1.84米,到了2003年这个数值又重新增加回到了1.89米。尽管如此,科尔本人强调他真正的身高确实就是1.8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