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一旦NBA运动员签了工作,就等于握住了“铁饭碗”,薪水肯定到手。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中涉及的各种情况球迷网,难度极大,让人意想不到。
首先谈谈合同种类。NBA球员的合同可分为两种,即有保障的和无保障的。无论签订哪类合同,只要完整参加一个赛季,就能全额获得薪水。但如果错过比赛,薪酬发放就会变得复杂。
出现三种情形时,运动员的报酬会减少。其一,受联盟处罚,原因是违反了联盟的条例,被禁止参加某些比赛,这些比赛的工资不予发放。例如,累计出现四次技术犯规,就会被停赛一场,这场球赛中运动员没有获得报酬。其二,受俱乐部处罚,如迟到早退、队内发生冲突、对指导人员态度不逊,只要违背了团队的规则,被停赛期间同样没有收入。无故缺勤是不允许的,队伍在比赛前必须向NBA呈报当场比赛的参赛人员名单,如果球员没有事先告知就缺席,薪水将会被直接扣除。
但是轮换休息是个特例。比如从前马刺队公然让球员轮流不参加比赛,只要给球员找个“肠胃不适”“肌肉拉伤”之类的借口,薪水就能照常发放。
若运动员遭遇严重身体问题以致整个赛季无法参赛,薪酬应如何处理呢?这得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当他们在训练、竞赛或赴赛途中受伤时,属于工作相关伤害,俱乐部不仅需要支付报酬,还需承担所有医疗开销。然而,倘若在休赛期间因私人事务受伤,例如钓鱼时溺水、洗澡时滑倒,那么后果需自行承担,收入将自行消化,医疗费用也需个人支付。

工伤期间的薪酬发放有具体规定。对于轻微伤害,诸如普通感冒发热、小范围骨折,若两三个月后可恢复参赛,则缺勤期间的报酬由俱乐部承担。倘若遭遇严重损伤以致整个赛季无法上场,并且连续停赛数量超过41场,也就是常规赛一半的场次,那么超出此限度的薪资大部分由保险公司负责,这就是广为人知的“41场规则”。

以克里斯·波什为例,他在2014年与热火达成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1.19亿美元的完全受保障合约,但仅仅经历了半个多赛季便因伤选择结束职业生涯。合同中约定,剩余的7587万美元薪酬,前41场比赛的支出由热火负责,超出部分保险公司将承担80%,也就是接近4100万美元,而热火只需承担剩下的20%。
有些运动员没有这份保障。根据联盟的规则,只有收入最高的五名选手才由俱乐部承担保险费用,其余选手是否投保取决于俱乐部是否愿意出钱。保险费用相当可观,占球员年收入的比例从1.5%到5%不等。举例来说,如果一名球员年收入达到三千万,那么他需要支付的保险费将近百万。因此,财力雄厚的俱乐部可能会为全体成员购买保险,而财力一般的俱乐部通常只满足最低的投保要求。保险公司也拥有拒绝承保的权力,每个赛季设有15个拒绝名额,针对伤病史复杂或下赛季无法参加比赛的球员,可以直接拒绝为其提供保险。

篮球联赛历经长期演进,在运动员报酬与待遇保障层面相当完善。既顾及当前选手在各类状况下的薪酬及健康维护,又设立多项退休选手支持组织,涉及医疗照顾、职业发展、晚年生活等层面,确保选手无需担忧未来。此类规范与安排既维护了选手的正当权利,又维护了联赛竞技的公正性与连续性,促进着篮球联赛持续进步。